瑭瑭 20091116
過去連做夢都沒想過,十多年的貿易工作竟讓我累積不少的異國人脈。走訪世界四大洲將近40個國家,從第三世界到已開發的西方先進國家,就算沒去過的地方,也能在不同場合遇見來自不同地區的外國人。台灣是一個已開發國家,愈來愈多從事跨國企業或貿易型態工作的人,我們也不得不用開放的學習心態來看與文化迥異的外國人。拜科技之賜,全球宛如一個地球村,即使是個人工作室,只要有能力一樣可以和大企業搶生意。佛里曼(Friedman)曾說「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他提醒我們把握這個趨勢,在 21世紀才會有競爭力。抹平的世界蘊藏許多的商機,雖然面對競爭激烈的國際貿易環境,除了語言能力、產品認知與行銷能力外,外貿人員更要對其負責開發的國家文化背景作深度的認識,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千萬不要因為個人的無知犯了客戶的大忌!
就個人過去十多年的外貿經驗分析,全球各地從商的華人比例很高,中國又是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我們更應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分析西方國家的採購行為與消費模式,才能做出正確的行銷管理決策。嚴格來說,東西方的文化差異還真的不小,從本身的工作經驗中我發現一些明顯的文化差異,比如說大多數的華人以家庭為單位;西方人則是以個人為主,華人比較會察言觀色,預期別人想說什麼或想要什麼;但西方人則直來直往,總是設法說服別人,他們不會預期你要什麼,如果你不開門見山直說,他們就不會花太多心思去想。相反地,當他們有不清楚或不懂的事情,他們絕對會主動發問,他們強調自發性與效率,若你不懂主動爭取自身權益,他們就以為你沒意見,若不表達意見就失去機會。當西方人不同意對方意見時,不管你是他的長輩或長官,他們一樣會直接說出來,而且隨時準備好與你辯論。當孩子犯錯時華人會很在意;西方人則認為犯錯沒什麼大不了,華人通常不團結且獨鬥能力很強;洋人卻很重視「團隊合作」(team work)。跨國企業邁入在地化經營前,應全面性了解西方各國的多元文化特色,才能因地制宜定出有效的行銷策略!
一向很有生意頭腦的猶太人和很會講價的印度人,兩者都稱得上是數一數二會作生意的民族。他們多半喜歡流浪世界各地,韌性很強的他們不會放過任何賺錢的機會,以家族企業為主的經營模式,在全球富比士的財富排名中,他們通常名列前茅。從宗教信仰的角度觀察歸納出特有的文化差異,相同的宗教信仰往往也存在相同的文化風俗習慣。東南亞的印尼、孟加拉與巴基斯坦,他們和我們熟知的中東阿拉伯人一樣具有共同的信仰,他們信奉伊斯蘭教(回教)且相當重視部落、家族與階級,男人一生可以娶很多個老婆,但回教徒不能喝酒,也不能吃豬肉,比起其他地區的宗教文化,算是很特別的文化。中東地區雖然現在是回教世界,但過去有些信奉基督教與猶太教的民族曾經在這裡生活,中東一帶的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因為宗教信仰問題經常發生衝突。基督教、回教及猶太教都以耶路撒冷為聖城,它是三大宗教的發源地,從過去的政治衝突演變到區域性的軍事戰爭,到今天它依然是一個永無止盡的世界問題。
談到我所遇見的猶太人,或許你對這支流浪天涯的少數民族不陌生,由於環境與宗教信仰的關係,長久以來受到祖先教誨的影響,要他們的子孫努力賺錢不可以浪費;並且要以金錢榮耀他們的上帝。民族性使然,今天的美國猶太人掌握大部分的金融市場,紐約大部份的金錢與財富也都集中在這群猶太人手裡!相信只要曾經和猶太人交手過,應該領教過他們作生意的手法,他們斤斤計較的本能是任何其他民族所無法比擬的。南亞的印度由於篤信佛教,基本上,思惟與信奉佛教的華人較相近,正因有著相同宗教信仰的緣故,兩者的文化差異並不算太大,同時對家庭的重視程度也都很相近。印度是全球人口第二大的國家,它和中國並列為亞太新興的強權國家,同為「金磚四國」的印度以咖哩為主要食物,素食者幾乎占了全印度人口的一半。和中東、東南亞許多民族一樣,他們都喜歡用手抓飯吃,不過受過西方教育或中產階級的印度商人,在正式場合都會使用刀叉或湯匙,非素食的印度人幾乎只吃雞肉。若可以深入了解特有的文化,相信我們在進軍龐大的消費市場時一定會更有信心!
有一件事,一直是我年輕時候的願望,就是「移民」,不管哪個西方國家都可以。曾經有過不同的嚮往,戀上紐約與米蘭的流行文化,欣賞英國式的小酒館文化,更喜歡紐、澳輕鬆自在的農場生活氛圍,瘋狂愛上法國與義大利的浪漫生活與慵懶步調。像我這樣隨遇而安入境隨俗的人,相對比別人有更多機會認識不同的文化,我最後我仍然選擇留在台灣。我想只要心胸開放,抱著隨時學習求知的心態,住在小小地球村的我們,不管身在何處每天一樣會有新的驚奇與機會,只要有心了解,在任何地方都不會是問題!也因為從事國際行銷,我比別人有更多機會遇到文化背景不盡相同的外國人,全球通訊發達與旅遊的頻繁,即使待在家裡不用出國,照樣可以與世界接軌,這就是名副其實的地球村。既然我們有這麼好的學習機會,下次當你面對外國人時,記得主動上前關心順便趁機練習語文,還可了解多元的異國文化,不也一舉兩得?強迫自己多接觸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全球化的市場,若無法作全球化的溝通,那麼在國際商場上,勢必無法成為大贏家;如果無法正確解讀訊息,後果往往是災難的開始。我想提醒想要從事跨國性或國際貿易的人,要以開放性的心態(open minded)了解各國的文化差異,台灣才有更多的機會!
2010年10月24日
找到,人生的答案
瑭瑭20091102
高中時代受到級任老師的啟蒙,開始接觸哲學與儒道學思想,當時雖然讀過一些相關的系列叢書,然而當時年少輕狂的我,畢竟沒有那樣的人生深刻經驗,又怎能體會安身立命之道?在往後的二十多個年頭,歷練人生必經的求學、工作、結婚、生子的過程,真實體驗到人生的得意與挫折,但仍對自我的存在價值產生困惑,也嘗試用算命預測屬於自己「未來」的答案。也許這是多數人的迷失,不滿意眼前的生活,卻又不知如何改變現況,患得患失過生活。此刻我終於找到人生的答案可以同你分享,那就是創造活著的價值─找出目標,這正是開拓美好人生的起點。
德國哲學家尼采說:「知道為何活下去的人,能忍受任何情況。」這句話激勵我真實面對存在價值的問題。我們都是自己人生的導演,只有自己才能改寫自我的人生,也唯有自己才知道自己要過何等的生活。「目標」是推動一切的馬達,一旦確定目標,我們有了充分的信心與毅力面對各種阻礙。我們追求的人生,不外乎包括工作的成就感、家庭的合諧、健康的身心、快樂、友誼、金錢、權力地位、愛…。對多數人而言,要不要「工作」並非是我們能選擇的,既然無從選擇,我們就要學會「面對」。因為工作耗掉我們大部份的時間,我們要想設法找出自己最有興趣的領域發揮潛能,讓工作變成為「樂趣」而非負擔,這樣就能從工作中獲得更多的快樂與成就感。「家庭」對一般人而言是最重要的,若不幸與家中任何一位成員發生不愉快時,你會選擇抱怨讓自己繼續不快樂,還是設法說服自己找出原因和解決方法?當你知道自己的健康亮起紅燈,你會繼續花同樣的時間埋首於工作?或是花一些時間照顧自己,用運動改善身體?人生短短的幾十年中,我們在不同階段為自己訂定不同的目標,這是激勵我們採取行動,引領我們走向人生境界的開始。
確定目標付出努力之後,要是無法順利達到預期的結果,我們也要將它視為是必然現象,不要因此放棄理想。記得趙寧博士曾在演講中,告訴我們他的人生小語:「無常是正常,煩惱是成長」。人生的旅程中總會發生一些狀況,讓你想定卻無法定;當人生面臨無法掌控的無奈,縱使做了萬全的準備,也不見得可以遠離災難。例如:大自然的種種變化現象就是「無常」,我們不知道無常何時會來,有大智慧的法師告訴大家要以「愛」來面對我們無法掌控的無常。譬如八八水災,我們見識到大地的反撲與無情,這就是老祖宗們告誡我們要敬天畏地的道理。此時我們能做的不外乎是用愛和關懷出發,集眾人的力量與智慧面對無常。但對於自我呢?人之所以有這麼多煩惱與恐懼,多半是源於對自我生命的不解與不可掌握。所謂天生的命,就是佛教講的苦業或業障,基督教說的原罪,假使真的是命定無可奈何的事,就要靠人文心靈的力量產生智慧,有了如此的覺悟,就較不容易因為無常感產生無明的痛苦與煩惱。如此不為命限定,以隨遇而安的隨緣角度,就能讓自己過一個自在的人生。
在科技發達的奈米時代,我們仍相信人生而有命有運。中國的八字與西方的星象,不管是東方人或洋人,對未來都充滿好奇與想像,我們都想知道明天會碰到誰,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在追尋未知的可能中,不斷徘徊在過去與未來,卻忘記此刻才是最實在的資產;不去把握當下的美好,老想去抓你看不到、摸不到的人事物。也許這是人的通病,要的太多就容易隨利浮動(貪)造成迷失最後導致痛苦。古人對人生的過程也有關鍵性的闡釋,「若要考試成功,就要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將它套用在工作、事業或愛情上,都有異曲同工之妙。命是命定,累世的業造就我們今世的命,天生的風水可以人為方式積善德,透過後天努力也可改變運勢,水到渠成就能實現願望。西方心理學專家鼓勵大家以「念力」改變局勢,就是透過「願力」改變心念,就能心想事成。反觀人生的問題,都可以靠心靈與人文創造新的力量,不被「命」限定。命是命中注定,但緣是緣會,一切的緣來自偶然,只要改變心念透過人文滋養心靈,就能決定我們一生的方向,人生的理想絕對可以靠自己創造,又何必外求?
不管命是好是壞,我們都要學會豁達面對一切的緣起緣滅,該來的躲都躲不掉!現階段無法成就的目標,表示成事的「因緣」未俱足,時機未到強求也沒有用,但卻不代表它是命中註定。有句話說:「強摘的果子不會甜」,倒不如調整自我心態,將暫時的挫折當成考驗,繼續努力!不要因為暫時的挫敗就放棄目標,反而要積極「調整步伐」,找出更好的修正方法,一旦因緣聚足,事情自然圓滿成功。這些年來,不論求學、工作與婚姻的過程中,我經歷人生幾次重大的挫敗、沮喪、抱怨的痛苦過程,我不只一次試著以算命的方式,想從中找到活下去的依據,也曾不斷思考人生與生命存在價值等問題,但一直找不到答案。但當我頓悟到老天爺讓我身負「母親」這樣的重責大任後,我更加確定自己的生活目標,慢慢找到人生的答案,悟出自我生命缺乏的就是放開的智慧。其實,當面臨挫折與考驗時,大部份的人會失去認同自己存在的價值,找不到生活的重心,這都很正常。不過請你還是要傾聽自我內心的聲音,問問自己最在意的是什麼人、什麼事?有了這樣支持你走下去的動力,你就會看到目標。就從找到你人生著力點開始,說服自己,當我們願意改變時,就能順利找到人生一個對的答案!
高中時代受到級任老師的啟蒙,開始接觸哲學與儒道學思想,當時雖然讀過一些相關的系列叢書,然而當時年少輕狂的我,畢竟沒有那樣的人生深刻經驗,又怎能體會安身立命之道?在往後的二十多個年頭,歷練人生必經的求學、工作、結婚、生子的過程,真實體驗到人生的得意與挫折,但仍對自我的存在價值產生困惑,也嘗試用算命預測屬於自己「未來」的答案。也許這是多數人的迷失,不滿意眼前的生活,卻又不知如何改變現況,患得患失過生活。此刻我終於找到人生的答案可以同你分享,那就是創造活著的價值─找出目標,這正是開拓美好人生的起點。
德國哲學家尼采說:「知道為何活下去的人,能忍受任何情況。」這句話激勵我真實面對存在價值的問題。我們都是自己人生的導演,只有自己才能改寫自我的人生,也唯有自己才知道自己要過何等的生活。「目標」是推動一切的馬達,一旦確定目標,我們有了充分的信心與毅力面對各種阻礙。我們追求的人生,不外乎包括工作的成就感、家庭的合諧、健康的身心、快樂、友誼、金錢、權力地位、愛…。對多數人而言,要不要「工作」並非是我們能選擇的,既然無從選擇,我們就要學會「面對」。因為工作耗掉我們大部份的時間,我們要想設法找出自己最有興趣的領域發揮潛能,讓工作變成為「樂趣」而非負擔,這樣就能從工作中獲得更多的快樂與成就感。「家庭」對一般人而言是最重要的,若不幸與家中任何一位成員發生不愉快時,你會選擇抱怨讓自己繼續不快樂,還是設法說服自己找出原因和解決方法?當你知道自己的健康亮起紅燈,你會繼續花同樣的時間埋首於工作?或是花一些時間照顧自己,用運動改善身體?人生短短的幾十年中,我們在不同階段為自己訂定不同的目標,這是激勵我們採取行動,引領我們走向人生境界的開始。
確定目標付出努力之後,要是無法順利達到預期的結果,我們也要將它視為是必然現象,不要因此放棄理想。記得趙寧博士曾在演講中,告訴我們他的人生小語:「無常是正常,煩惱是成長」。人生的旅程中總會發生一些狀況,讓你想定卻無法定;當人生面臨無法掌控的無奈,縱使做了萬全的準備,也不見得可以遠離災難。例如:大自然的種種變化現象就是「無常」,我們不知道無常何時會來,有大智慧的法師告訴大家要以「愛」來面對我們無法掌控的無常。譬如八八水災,我們見識到大地的反撲與無情,這就是老祖宗們告誡我們要敬天畏地的道理。此時我們能做的不外乎是用愛和關懷出發,集眾人的力量與智慧面對無常。但對於自我呢?人之所以有這麼多煩惱與恐懼,多半是源於對自我生命的不解與不可掌握。所謂天生的命,就是佛教講的苦業或業障,基督教說的原罪,假使真的是命定無可奈何的事,就要靠人文心靈的力量產生智慧,有了如此的覺悟,就較不容易因為無常感產生無明的痛苦與煩惱。如此不為命限定,以隨遇而安的隨緣角度,就能讓自己過一個自在的人生。
在科技發達的奈米時代,我們仍相信人生而有命有運。中國的八字與西方的星象,不管是東方人或洋人,對未來都充滿好奇與想像,我們都想知道明天會碰到誰,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在追尋未知的可能中,不斷徘徊在過去與未來,卻忘記此刻才是最實在的資產;不去把握當下的美好,老想去抓你看不到、摸不到的人事物。也許這是人的通病,要的太多就容易隨利浮動(貪)造成迷失最後導致痛苦。古人對人生的過程也有關鍵性的闡釋,「若要考試成功,就要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將它套用在工作、事業或愛情上,都有異曲同工之妙。命是命定,累世的業造就我們今世的命,天生的風水可以人為方式積善德,透過後天努力也可改變運勢,水到渠成就能實現願望。西方心理學專家鼓勵大家以「念力」改變局勢,就是透過「願力」改變心念,就能心想事成。反觀人生的問題,都可以靠心靈與人文創造新的力量,不被「命」限定。命是命中注定,但緣是緣會,一切的緣來自偶然,只要改變心念透過人文滋養心靈,就能決定我們一生的方向,人生的理想絕對可以靠自己創造,又何必外求?
不管命是好是壞,我們都要學會豁達面對一切的緣起緣滅,該來的躲都躲不掉!現階段無法成就的目標,表示成事的「因緣」未俱足,時機未到強求也沒有用,但卻不代表它是命中註定。有句話說:「強摘的果子不會甜」,倒不如調整自我心態,將暫時的挫折當成考驗,繼續努力!不要因為暫時的挫敗就放棄目標,反而要積極「調整步伐」,找出更好的修正方法,一旦因緣聚足,事情自然圓滿成功。這些年來,不論求學、工作與婚姻的過程中,我經歷人生幾次重大的挫敗、沮喪、抱怨的痛苦過程,我不只一次試著以算命的方式,想從中找到活下去的依據,也曾不斷思考人生與生命存在價值等問題,但一直找不到答案。但當我頓悟到老天爺讓我身負「母親」這樣的重責大任後,我更加確定自己的生活目標,慢慢找到人生的答案,悟出自我生命缺乏的就是放開的智慧。其實,當面臨挫折與考驗時,大部份的人會失去認同自己存在的價值,找不到生活的重心,這都很正常。不過請你還是要傾聽自我內心的聲音,問問自己最在意的是什麼人、什麼事?有了這樣支持你走下去的動力,你就會看到目標。就從找到你人生著力點開始,說服自己,當我們願意改變時,就能順利找到人生一個對的答案!
你該具備的專業團隊領導魅力
沒有人可以確定金融風暴還會持續多久?如果你是一位領導者,你知道如何帶領團隊突破逆勢的重圍?每位領導者都具有不同的領導風格,究竟有沒有一套正確的方法,可以幫助領導者變成無敵鐵金鋼呢?我們該如何巧妙運用個人的獨特魅力,凝聚團隊的向心力,帶領團隊成功在戰場上打出美好的一戰?
愈來愈多的高階主管發現,要擬定詳細的願景使命或策略,還不如找到適當的人才一起打拼,所以領導者的第一步當然是網羅相關的人才,不過,找對的人上車都只是一個開始。領導者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適當培育出有價值的人才,所以「激勵」人才便成為領導者應該扮演的真正角色。簡而言之,就是要幫助你的團隊去突破所有的困境,再創事業的另一個顛峰。記得有一位重要的管理學人曾說:「領導者是做對的事,管理者則是把事情做對」,這足以證明領導者是靠後天養成而非天生,而且多半是靠自我教育養成,並非藉由外力。領導者必須在其生命過程中,不斷成長並開發自我,才能找到自我獨特的人格與領導特質。具備獨特的個性與眼光,才有絕對改變自己的決心,進而對別人產生影響作用。最後,決定做你自己,走出自己的風格,就有追隨者願意接受你的領導,有了這股力量,你就具備了日後團隊溝通的最佳本錢。
然而,要展現獨特的領導力當然要有方法,「溝通」便是其中最重要的扣環。收服人心的關鍵在於溝通的技巧,一個成功的領導人,必須把遠景策略從文字轉換成激勵人心的話語,鼓舞部屬付諸執行力為共同目標奮鬥,這樣才能實現計畫。想要說服團隊依照你的目標前進,若只是用心鼓舞、擁抱共同願景,其實還不夠,在艱困的環境中,領導者更要自信地說出鏗鏘有力的激勵話語,並採用說故事的力量,一旦它成為你的企業溝通模式,你就比較容易感動團隊中的成員,讓他們願意為團隊全力以赴。畢竟,績效考核並非是團隊所有成員的絕對價值,而考核也非只是定期的檢視或年終清算,唯有適時適地不斷地溝通,才能真正幫助下屬找出關鍵的問題並協助改善。最重要的是,要訂定明確的標準與達成期限,藉由壓力讓他們能夠正視問題。當他們面臨瓶頸,領導者不能逃避,反而要正向面對,仔細傾聽、分享,為你們共同的目標找出更好的方法。
哈佛大學認知心理學教授霍華佳納(Howard Gardner)說:「每一位偉大的領導者,都是很會說故事的人」。有愈來愈多的溝通專家認同「故事領導法則」,因為在知識爆炸的多元資訊社會中,用故事激勵別人可以快速得到吸引力,領導者運用別人的故事,對團隊成員傳達價值與理念,就能順利達到成功激勵與溝通的效果。領導者不只是要會說故事,沒有兩把刷子只是紙上談兵,還是無法樹立典範,因為這樣的故事會缺乏說服力,仍然無法真正達到溝通目的。若可以上行下效,再藉由說故事的管理魅力,學習效應自然就能顯現。愈大的組織,就愈有必要運用說故事的力量來複製成功,這種激勵方式使領導者事半功倍,透過別人的故事激勵團隊成員,達到渴望的生活方式。
除了以上的激勵方法,還有許多其它傳統的激勵理論都是目標導向的獎酬和績效方式。領導人在訂定目標與獎酬之前,最好要先確定個別的差異,因事置人檢討制度的公平性,這樣才能達到激勵下屬的目的。要成為一位有魅力的領導者,你不能只關心利潤的數字,還要關心每一個為你打拼的成員。有關他們的家庭、感情生活及健康狀況等等,留意團隊成員的感受和彼此的合作行為,還要知道所有外在一切的環境變化。由此證明21世紀是一個講究團隊的世紀,更是不能忽視溝通與激勵的時代!
我認為領導魅力可以與生俱有,但領導統御力卻可以學習;古今中外沒有幾個像拿破崙這樣天生具有領導魅力的人,大部份的領導者都是經由經驗累積養成的。身為一名領導者,必須要求團隊成員達成目標,對自我的要求當然也要更高,以同理心謙卑帶領團隊才能令人臣服。在職場打混十多年,雖然每位帶領過我的前輩都具有不同的特質與優點,但不幸地我從沒遇過真正能讓我崇拜的領導偶像。通常女性主管的特質是細心,但相對心眼較小缺乏自信,在沒有安全感的情況下不容易真正授權。還有一些領導者能力雖然很強,但不停挑剔下屬,非但不鼓勵反而責罵,下屬永遠達不到他的標準也無法心服口服,這些都不是很好的溝通激勵方式!想要扮演好一位領導者的角色,我認為要具備幾種基本的特色,第一種是要像「老師」;當屬下遇到盲點困惑時,領導者要像老師一樣,傳授武林密集。第二種是要像「後援者」;就像啦啦隊的隊長要鼓舞並激勵你的團隊成員,厲害一點也可以默默無所為,只是在一旁當他們的守護者或精神領袖。領導者的基本角色是要帶領團隊找出願景共同努力,他要讓每位追隨者適得其所,發揮最大潛力執行團隊的計劃。領導者既是一位推手,又像是設計師般要有創新的思維才能產生影響力,影響成員的行為與態度,激盪出一個創新的環境。最後我必須強調,每位領導者都可以有不同的領導風格,但身為聰明的領導者則要做一個「會說故事的人」,除了對內的激勵溝通外,還要當組織的包裝師,這樣就能為你的產品加分,帶動團隊的業績成長!
愈來愈多的高階主管發現,要擬定詳細的願景使命或策略,還不如找到適當的人才一起打拼,所以領導者的第一步當然是網羅相關的人才,不過,找對的人上車都只是一個開始。領導者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適當培育出有價值的人才,所以「激勵」人才便成為領導者應該扮演的真正角色。簡而言之,就是要幫助你的團隊去突破所有的困境,再創事業的另一個顛峰。記得有一位重要的管理學人曾說:「領導者是做對的事,管理者則是把事情做對」,這足以證明領導者是靠後天養成而非天生,而且多半是靠自我教育養成,並非藉由外力。領導者必須在其生命過程中,不斷成長並開發自我,才能找到自我獨特的人格與領導特質。具備獨特的個性與眼光,才有絕對改變自己的決心,進而對別人產生影響作用。最後,決定做你自己,走出自己的風格,就有追隨者願意接受你的領導,有了這股力量,你就具備了日後團隊溝通的最佳本錢。
然而,要展現獨特的領導力當然要有方法,「溝通」便是其中最重要的扣環。收服人心的關鍵在於溝通的技巧,一個成功的領導人,必須把遠景策略從文字轉換成激勵人心的話語,鼓舞部屬付諸執行力為共同目標奮鬥,這樣才能實現計畫。想要說服團隊依照你的目標前進,若只是用心鼓舞、擁抱共同願景,其實還不夠,在艱困的環境中,領導者更要自信地說出鏗鏘有力的激勵話語,並採用說故事的力量,一旦它成為你的企業溝通模式,你就比較容易感動團隊中的成員,讓他們願意為團隊全力以赴。畢竟,績效考核並非是團隊所有成員的絕對價值,而考核也非只是定期的檢視或年終清算,唯有適時適地不斷地溝通,才能真正幫助下屬找出關鍵的問題並協助改善。最重要的是,要訂定明確的標準與達成期限,藉由壓力讓他們能夠正視問題。當他們面臨瓶頸,領導者不能逃避,反而要正向面對,仔細傾聽、分享,為你們共同的目標找出更好的方法。
哈佛大學認知心理學教授霍華佳納(Howard Gardner)說:「每一位偉大的領導者,都是很會說故事的人」。有愈來愈多的溝通專家認同「故事領導法則」,因為在知識爆炸的多元資訊社會中,用故事激勵別人可以快速得到吸引力,領導者運用別人的故事,對團隊成員傳達價值與理念,就能順利達到成功激勵與溝通的效果。領導者不只是要會說故事,沒有兩把刷子只是紙上談兵,還是無法樹立典範,因為這樣的故事會缺乏說服力,仍然無法真正達到溝通目的。若可以上行下效,再藉由說故事的管理魅力,學習效應自然就能顯現。愈大的組織,就愈有必要運用說故事的力量來複製成功,這種激勵方式使領導者事半功倍,透過別人的故事激勵團隊成員,達到渴望的生活方式。
除了以上的激勵方法,還有許多其它傳統的激勵理論都是目標導向的獎酬和績效方式。領導人在訂定目標與獎酬之前,最好要先確定個別的差異,因事置人檢討制度的公平性,這樣才能達到激勵下屬的目的。要成為一位有魅力的領導者,你不能只關心利潤的數字,還要關心每一個為你打拼的成員。有關他們的家庭、感情生活及健康狀況等等,留意團隊成員的感受和彼此的合作行為,還要知道所有外在一切的環境變化。由此證明21世紀是一個講究團隊的世紀,更是不能忽視溝通與激勵的時代!
我認為領導魅力可以與生俱有,但領導統御力卻可以學習;古今中外沒有幾個像拿破崙這樣天生具有領導魅力的人,大部份的領導者都是經由經驗累積養成的。身為一名領導者,必須要求團隊成員達成目標,對自我的要求當然也要更高,以同理心謙卑帶領團隊才能令人臣服。在職場打混十多年,雖然每位帶領過我的前輩都具有不同的特質與優點,但不幸地我從沒遇過真正能讓我崇拜的領導偶像。通常女性主管的特質是細心,但相對心眼較小缺乏自信,在沒有安全感的情況下不容易真正授權。還有一些領導者能力雖然很強,但不停挑剔下屬,非但不鼓勵反而責罵,下屬永遠達不到他的標準也無法心服口服,這些都不是很好的溝通激勵方式!想要扮演好一位領導者的角色,我認為要具備幾種基本的特色,第一種是要像「老師」;當屬下遇到盲點困惑時,領導者要像老師一樣,傳授武林密集。第二種是要像「後援者」;就像啦啦隊的隊長要鼓舞並激勵你的團隊成員,厲害一點也可以默默無所為,只是在一旁當他們的守護者或精神領袖。領導者的基本角色是要帶領團隊找出願景共同努力,他要讓每位追隨者適得其所,發揮最大潛力執行團隊的計劃。領導者既是一位推手,又像是設計師般要有創新的思維才能產生影響力,影響成員的行為與態度,激盪出一個創新的環境。最後我必須強調,每位領導者都可以有不同的領導風格,但身為聰明的領導者則要做一個「會說故事的人」,除了對內的激勵溝通外,還要當組織的包裝師,這樣就能為你的產品加分,帶動團隊的業績成長!
2010年10月18日
教育子女需要反求諸己
現代社會的生育率逐年降低,少子化的結果,每個孩子成了父母眼中的寶!只要孩子有任何要求,父母幾乎使命必達,教育孩子沒了個準則,愈來愈多孩子進入國民教育的同時,也開始出現嚴重適應不良的問題,先不談課業方面,光是情感的表達方式,就足以讓老師和家長們傷腦筋的了!
我並不反對父母「愛孩子」,安撫孩子的情緒是絕對必要的,但絕非是一昧順著孩子、討好孩子。由於網路媒體的充斥,資訊發達使得孩子愈來愈聰明,所以家庭和學校面對行為異常的孩子更需同心協力、善用方法,這樣才能適時地規範好那些行為特殊的孩子們。
進入班級擔任晨光媽媽已經進入第四個年頭了,我發現大部分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在不同時間出現人際關係的困擾。也許是自己的孩子比較早熟的緣故,她在三年級時就面臨此類的問題,當她發現某些小朋友,有比較特殊的行為表現,讓他無法認同或接受時,她開始沮喪、受挫,甚至對人際關係開始感到恐懼。不論是班上男同學不當的肢體語言,或是同性間的言語互動,都曾讓她數度產生自我懷疑。
我常在想,這一代的孩子必須被迫學習提早長大,提早面對多樣的人際關係,與其說提早適應,倒不如說提早學會「自保」,這是多麼令人擔憂害怕的事!我知道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成長背景,環境的差異都可能造成行為的差異。每年入學的新生總是難免出現幾個先天或後天行為異常的孩子,不管是先天或後天造成的,只要稍不留意,孩子在校的人際關係就會受到影響。以我個人的經驗,這類孩子最需要的,無非就是父母的關愛與陪伴,不論學校有再多的教育資源,其實都比不上父母的愛心與耐心關懷!
孩子畢竟還只是個孩子,我不會對當今的教育體制灰心,因為我絕對相信專業的存在與必要性。我個人認為,身為父母應該時時反省,反求諸己是否以身作則?足夠做為孩子的楷模?對孩子的管教是否真得恰當?和學校老師的互動密切與否?一個孩子的養成教育,不光光只是靠學校,或是課後的補教機制,孩子來自父母,父母終究必須對自己的孩子擔當起最大的教養責任。一昧逃避、推卸責任的父母,最後將是受傷最大的輸家!
其實,人之所以會逃避責任,這是因為我們常不自覺地被迫接受,沒有思考的意願。雖然過去我們的教育沒有教我們如何反思,迫使我們一昧全然接受,而忘記積極地思考或判斷。如今,我們為人父、為人母了,我們不能再推卸責任,面對自己心底最真實的聲音,不要再做教育下一代的鄉愿了!逃避是無濟於事的,你的孩子生病了就要立即就醫,不論是生理和心理的病都一樣。父母不可以一錯再錯,不要等到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再後悔檢討過去,何不趁現在來得及糾正時,放下自我的執著呢?該接受輔導的、該面對的、該就醫的,都不要逃避!
父母其實必須承認,每個孩子來到世間都有他(她)不同的位置,他(她)可以不必一定要和別人一樣。請記住,這是一個群居的社會,孩子的教養問題,父母有絕對的責任,要求學校、老師,和同學配合,或是為你的孩子爭取更多教育資源的同時,請先「反求諸己」,看看身為父母的您,是否對孩子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最後,當你和校方都盡了全力,依然一籌莫展時,那麼就請面對現實,求助專業醫師的治療!我能諒解所有父母都是求好心切,但如果我們失真一昧逃避,不願意面對孩子的異常,問題就會如如不動地一直存在著,在逃避「真」的同時,一切就會變的不美好,失真了!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要如何選擇,全在父母的一念之間!
我並不反對父母「愛孩子」,安撫孩子的情緒是絕對必要的,但絕非是一昧順著孩子、討好孩子。由於網路媒體的充斥,資訊發達使得孩子愈來愈聰明,所以家庭和學校面對行為異常的孩子更需同心協力、善用方法,這樣才能適時地規範好那些行為特殊的孩子們。
進入班級擔任晨光媽媽已經進入第四個年頭了,我發現大部分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在不同時間出現人際關係的困擾。也許是自己的孩子比較早熟的緣故,她在三年級時就面臨此類的問題,當她發現某些小朋友,有比較特殊的行為表現,讓他無法認同或接受時,她開始沮喪、受挫,甚至對人際關係開始感到恐懼。不論是班上男同學不當的肢體語言,或是同性間的言語互動,都曾讓她數度產生自我懷疑。
我常在想,這一代的孩子必須被迫學習提早長大,提早面對多樣的人際關係,與其說提早適應,倒不如說提早學會「自保」,這是多麼令人擔憂害怕的事!我知道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成長背景,環境的差異都可能造成行為的差異。每年入學的新生總是難免出現幾個先天或後天行為異常的孩子,不管是先天或後天造成的,只要稍不留意,孩子在校的人際關係就會受到影響。以我個人的經驗,這類孩子最需要的,無非就是父母的關愛與陪伴,不論學校有再多的教育資源,其實都比不上父母的愛心與耐心關懷!
孩子畢竟還只是個孩子,我不會對當今的教育體制灰心,因為我絕對相信專業的存在與必要性。我個人認為,身為父母應該時時反省,反求諸己是否以身作則?足夠做為孩子的楷模?對孩子的管教是否真得恰當?和學校老師的互動密切與否?一個孩子的養成教育,不光光只是靠學校,或是課後的補教機制,孩子來自父母,父母終究必須對自己的孩子擔當起最大的教養責任。一昧逃避、推卸責任的父母,最後將是受傷最大的輸家!
其實,人之所以會逃避責任,這是因為我們常不自覺地被迫接受,沒有思考的意願。雖然過去我們的教育沒有教我們如何反思,迫使我們一昧全然接受,而忘記積極地思考或判斷。如今,我們為人父、為人母了,我們不能再推卸責任,面對自己心底最真實的聲音,不要再做教育下一代的鄉愿了!逃避是無濟於事的,你的孩子生病了就要立即就醫,不論是生理和心理的病都一樣。父母不可以一錯再錯,不要等到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再後悔檢討過去,何不趁現在來得及糾正時,放下自我的執著呢?該接受輔導的、該面對的、該就醫的,都不要逃避!
父母其實必須承認,每個孩子來到世間都有他(她)不同的位置,他(她)可以不必一定要和別人一樣。請記住,這是一個群居的社會,孩子的教養問題,父母有絕對的責任,要求學校、老師,和同學配合,或是為你的孩子爭取更多教育資源的同時,請先「反求諸己」,看看身為父母的您,是否對孩子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最後,當你和校方都盡了全力,依然一籌莫展時,那麼就請面對現實,求助專業醫師的治療!我能諒解所有父母都是求好心切,但如果我們失真一昧逃避,不願意面對孩子的異常,問題就會如如不動地一直存在著,在逃避「真」的同時,一切就會變的不美好,失真了!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要如何選擇,全在父母的一念之間!
2010年10月4日
桃園深圳玄天宮第一位「乩身」兼「通靈」女乩
桃園深圳玄天宮第一位「乩身」兼「通靈」女乩
台灣各地很多宮廟都可以見到靈媒,然而在桃園縣新屋鄉深圳村的玄天宮,出現一位不一樣的玄天上帝代言人。將近有300年歷史的深圳「玄天宮」,主奉 北極玄天上帝,由於宮內長久以來採乩濟世,神威顯赫靈驗各方,過去乩身一直都以男性為主,但特別的是現今宮內的 玄天上帝代言人,是一位既能通靈,又會跳乩的女師姐。
身為 玄天上帝代言人的李師姐因先天具靈異體質,她必須當乩身為玄帝服務,作為祂救世濟人的代言人。提供女師姐的靈界體驗,目的是要讓後輩了解她的靈感經驗與玄帝的顯聖。十年前李師姐冥冥中受到召喚要成為乩身,身心所受之痛苦及伴隨的宗教神秘經驗,曾讓她多次有過自我認同的疑問?她曾在無知與抗拒中想退乩,然而當她轉成為個體象徵,並感受到存在的靈界時,她便開始相信自己成為乩身的過程及種種現象,幾乎與民間傳統宗教信仰相符。
長達十年的摸索與抗拒過程,她有多次不同神明附在她身上幫她「訓體」的經驗,從一開始突如其來和觀世音菩薩靈動的神秘經驗,到現在的「玄天上帝」,都是透過靈的運轉與神靈溝通。透過長輩及法師的引導與長期訓練,她重新認識自己找到自我努力的方向。最後她驚覺因緣具足開始接受神佛調教,以靜坐、靈動、訓體、練書法,或自發性靈療等方式,全然置身於神聖的氛圍裡。除吃素外,透過靈象徵的運轉,歷練不同的「魔考」,最後獲得天廷受旨接獲各種辦事法門,透過夢境、借口、領旨等靈修過程,啟開她宗教人之神聖工作。
她是深圳「玄天宮」第一位懂靈通,又會跳乩的「女乩」。現在她每週定期義務為玄帝進行救世(包括生、老、病、死)的工作,有機會能為地方鄉民解除困惑、逢凶化吉,她也相當感恩。這樣一位無私具有超越自我神聖經驗的終生義工,她的靈界體驗及轉變過程足以彰顯神明靈力,從她的經驗不難了解神力可以協助眾生淨化生命。透過神明的庇護與賜福產生精神的安頓力量,在神明圓善的聖顯與啟示下,人人皆可獲得天地靈性的護持,提升自我實現行而上的精神,追求安身立命甚至達到成神的境界。
「民間信仰」是傳統社會宗教禮儀的傳承與延續,雖然歷經後代的洗禮與改造,但其主要信仰內涵仍離不開民眾禮俗生活的靈感文化。我們應當培養正確的信仰觀念與態度,參與而不迷思,信仰卻不迷信,就能在紛亂的社會與人心浮動的時代開展出新的信仰型態。相信藉由信仰的力量,以理性的人文關懷與肯定生命主體的存在價值,保留並創新原有的道教文化,就能為民間信仰創造出更多元的新思維。
台灣各地很多宮廟都可以見到靈媒,然而在桃園縣新屋鄉深圳村的玄天宮,出現一位不一樣的玄天上帝代言人。將近有300年歷史的深圳「玄天宮」,主奉 北極玄天上帝,由於宮內長久以來採乩濟世,神威顯赫靈驗各方,過去乩身一直都以男性為主,但特別的是現今宮內的 玄天上帝代言人,是一位既能通靈,又會跳乩的女師姐。
身為 玄天上帝代言人的李師姐因先天具靈異體質,她必須當乩身為玄帝服務,作為祂救世濟人的代言人。提供女師姐的靈界體驗,目的是要讓後輩了解她的靈感經驗與玄帝的顯聖。十年前李師姐冥冥中受到召喚要成為乩身,身心所受之痛苦及伴隨的宗教神秘經驗,曾讓她多次有過自我認同的疑問?她曾在無知與抗拒中想退乩,然而當她轉成為個體象徵,並感受到存在的靈界時,她便開始相信自己成為乩身的過程及種種現象,幾乎與民間傳統宗教信仰相符。
長達十年的摸索與抗拒過程,她有多次不同神明附在她身上幫她「訓體」的經驗,從一開始突如其來和觀世音菩薩靈動的神秘經驗,到現在的「玄天上帝」,都是透過靈的運轉與神靈溝通。透過長輩及法師的引導與長期訓練,她重新認識自己找到自我努力的方向。最後她驚覺因緣具足開始接受神佛調教,以靜坐、靈動、訓體、練書法,或自發性靈療等方式,全然置身於神聖的氛圍裡。除吃素外,透過靈象徵的運轉,歷練不同的「魔考」,最後獲得天廷受旨接獲各種辦事法門,透過夢境、借口、領旨等靈修過程,啟開她宗教人之神聖工作。
她是深圳「玄天宮」第一位懂靈通,又會跳乩的「女乩」。現在她每週定期義務為玄帝進行救世(包括生、老、病、死)的工作,有機會能為地方鄉民解除困惑、逢凶化吉,她也相當感恩。這樣一位無私具有超越自我神聖經驗的終生義工,她的靈界體驗及轉變過程足以彰顯神明靈力,從她的經驗不難了解神力可以協助眾生淨化生命。透過神明的庇護與賜福產生精神的安頓力量,在神明圓善的聖顯與啟示下,人人皆可獲得天地靈性的護持,提升自我實現行而上的精神,追求安身立命甚至達到成神的境界。
「民間信仰」是傳統社會宗教禮儀的傳承與延續,雖然歷經後代的洗禮與改造,但其主要信仰內涵仍離不開民眾禮俗生活的靈感文化。我們應當培養正確的信仰觀念與態度,參與而不迷思,信仰卻不迷信,就能在紛亂的社會與人心浮動的時代開展出新的信仰型態。相信藉由信仰的力量,以理性的人文關懷與肯定生命主體的存在價值,保留並創新原有的道教文化,就能為民間信仰創造出更多元的新思維。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