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子女需要反求諸己
現代社會的生育率逐年降低,少子化的結果,每個孩子成了父母眼中的寶!只要孩子有任何要求,父母幾乎使命必達,教育孩子沒了個準則,愈來愈多孩子進入國民教育的同時,也開始出現嚴重適應不良的問題,先不談課業方面,光是情感的表達方式,就足以讓老師和家長們傷腦筋的了!
我並不反對父母「愛孩子」,安撫孩子的情緒是絕對必要的,但絕非是一昧順著孩子、討好孩子。由於網路媒體的充斥,資訊發達使得孩子愈來愈聰明,所以家庭和學校面對行為異常的孩子更需同心協力、善用方法,這樣才能適時地規範好那些行為特殊的孩子們。
進入班級擔任晨光媽媽已經進入第四個年頭了,我發現大部分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在不同時間出現人際關係的困擾。也許是自己的孩子比較早熟的緣故,她在三年級時就面臨此類的問題,當她發現某些小朋友,有比較特殊的行為表現,讓他無法認同或接受時,她開始沮喪、受挫,甚至對人際關係開始感到恐懼。不論是班上男同學不當的肢體語言,或是同性間的言語互動,都曾讓她數度產生自我懷疑。
我常在想,這一代的孩子必須被迫學習提早長大,提早面對多樣的人際關係,與其說提早適應,倒不如說提早學會「自保」,這是多麼令人擔憂害怕的事!我知道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成長背景,環境的差異都可能造成行為的差異。每年入學的新生總是難免出現幾個先天或後天行為異常的孩子,不管是先天或後天造成的,只要稍不留意,孩子在校的人際關係就會受到影響。以我個人的經驗,這類孩子最需要的,無非就是父母的關愛與陪伴,不論學校有再多的教育資源,其實都比不上父母的愛心與耐心關懷!
孩子畢竟還只是個孩子,我不會對當今的教育體制灰心,因為我絕對相信專業的存在與必要性。我個人認為,身為父母應該時時反省,反求諸己是否以身作則?足夠做為孩子的楷模?對孩子的管教是否真得恰當?和學校老師的互動密切與否?一個孩子的養成教育,不光光只是靠學校,或是課後的補教機制,孩子來自父母,父母終究必須對自己的孩子擔當起最大的教養責任。一昧逃避、推卸責任的父母,最後將是受傷最大的輸家!
其實,人之所以會逃避責任,這是因為我們常不自覺地被迫接受,沒有思考的意願。雖然過去我們的教育沒有教我們如何反思,迫使我們一昧全然接受,而忘記積極地思考或判斷。如今,我們為人父、為人母了,我們不能再推卸責任,面對自己心底最真實的聲音,不要再做教育下一代的鄉愿了!逃避是無濟於事的,你的孩子生病了就要立即就醫,不論是生理和心理的病都一樣。父母不可以一錯再錯,不要等到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再後悔檢討過去,何不趁現在來得及糾正時,放下自我的執著呢?該接受輔導的、該面對的、該就醫的,都不要逃避!
父母其實必須承認,每個孩子來到世間都有他(她)不同的位置,他(她)可以不必一定要和別人一樣。請記住,這是一個群居的社會,孩子的教養問題,父母有絕對的責任,要求學校、老師,和同學配合,或是為你的孩子爭取更多教育資源的同時,請先「反求諸己」,看看身為父母的您,是否對孩子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最後,當你和校方都盡了全力,依然一籌莫展時,那麼就請面對現實,求助專業醫師的治療!我能諒解所有父母都是求好心切,但如果我們失真一昧逃避,不願意面對孩子的異常,問題就會如如不動地一直存在著,在逃避「真」的同時,一切就會變的不美好,失真了!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要如何選擇,全在父母的一念之間!
我並不反對父母「愛孩子」,安撫孩子的情緒是絕對必要的,但絕非是一昧順著孩子、討好孩子。由於網路媒體的充斥,資訊發達使得孩子愈來愈聰明,所以家庭和學校面對行為異常的孩子更需同心協力、善用方法,這樣才能適時地規範好那些行為特殊的孩子們。
進入班級擔任晨光媽媽已經進入第四個年頭了,我發現大部分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在不同時間出現人際關係的困擾。也許是自己的孩子比較早熟的緣故,她在三年級時就面臨此類的問題,當她發現某些小朋友,有比較特殊的行為表現,讓他無法認同或接受時,她開始沮喪、受挫,甚至對人際關係開始感到恐懼。不論是班上男同學不當的肢體語言,或是同性間的言語互動,都曾讓她數度產生自我懷疑。
我常在想,這一代的孩子必須被迫學習提早長大,提早面對多樣的人際關係,與其說提早適應,倒不如說提早學會「自保」,這是多麼令人擔憂害怕的事!我知道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成長背景,環境的差異都可能造成行為的差異。每年入學的新生總是難免出現幾個先天或後天行為異常的孩子,不管是先天或後天造成的,只要稍不留意,孩子在校的人際關係就會受到影響。以我個人的經驗,這類孩子最需要的,無非就是父母的關愛與陪伴,不論學校有再多的教育資源,其實都比不上父母的愛心與耐心關懷!
孩子畢竟還只是個孩子,我不會對當今的教育體制灰心,因為我絕對相信專業的存在與必要性。我個人認為,身為父母應該時時反省,反求諸己是否以身作則?足夠做為孩子的楷模?對孩子的管教是否真得恰當?和學校老師的互動密切與否?一個孩子的養成教育,不光光只是靠學校,或是課後的補教機制,孩子來自父母,父母終究必須對自己的孩子擔當起最大的教養責任。一昧逃避、推卸責任的父母,最後將是受傷最大的輸家!
其實,人之所以會逃避責任,這是因為我們常不自覺地被迫接受,沒有思考的意願。雖然過去我們的教育沒有教我們如何反思,迫使我們一昧全然接受,而忘記積極地思考或判斷。如今,我們為人父、為人母了,我們不能再推卸責任,面對自己心底最真實的聲音,不要再做教育下一代的鄉愿了!逃避是無濟於事的,你的孩子生病了就要立即就醫,不論是生理和心理的病都一樣。父母不可以一錯再錯,不要等到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再後悔檢討過去,何不趁現在來得及糾正時,放下自我的執著呢?該接受輔導的、該面對的、該就醫的,都不要逃避!
父母其實必須承認,每個孩子來到世間都有他(她)不同的位置,他(她)可以不必一定要和別人一樣。請記住,這是一個群居的社會,孩子的教養問題,父母有絕對的責任,要求學校、老師,和同學配合,或是為你的孩子爭取更多教育資源的同時,請先「反求諸己」,看看身為父母的您,是否對孩子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最後,當你和校方都盡了全力,依然一籌莫展時,那麼就請面對現實,求助專業醫師的治療!我能諒解所有父母都是求好心切,但如果我們失真一昧逃避,不願意面對孩子的異常,問題就會如如不動地一直存在著,在逃避「真」的同時,一切就會變的不美好,失真了!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要如何選擇,全在父母的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