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劣勢機會的危機處理

面對多變且多元複雜的環境,如何作好正確的危機處理?究竟是要逆向操作還是就順勢而為?毫無疑問地,若是平常就居安思危作好最壞的打算和萬全的準備,就算外在環境變化都可憑著臨危不亂處變不驚的應戰精神,將傷害降到最低。也就是要保有彈性的應變方式和一貫的態度,化解突如其來的危機。本文將就個人與企業方面,說明逆轉劣勢的危機處理方式及態度,告訴你面對劣勢如何展現傲人的成績!


面對外在條件的不斷變化與挑戰,企業要選擇往下沈淪或是向上提升?不管是在那個領域?不論實力多麼雄厚?面對劣勢我們更沒有悲觀或掉以輕心的權利,反之從正面的觀點來看,要將外來的變化當作是一種「機遇」,盡力突破現狀找出新機會扶搖直上。要是拒絕順應市場很快就會被淘汰,請你將意外的失敗當作失誤繼續努力,並且用心聽仔細看,盡力找出錯的環結,重新檢討求改進。因為失誤正是機遇的開始,用平常心審慎地處理反常的現象,就可以坦然無懼打開思路,步步為營最後才可以消融逆勢找到新出路!

在食品界享有七成市占率的麻糬製造商-xxx食品,原本只是一家代工廠而已,八年前因為被原本最大的客戶抽單,一時之間面臨存亡危機,大客戶一夕間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面對這樣的重大危機,經營者非但沒有坐以待斃,反而更加冷靜思考因應的計畫。他不斷反問自己-如何增加產品之附加價值?如何推出有別於對手的產品立於不敗之地?最後他決定研發並自創多款結合在地產品的客製化商品,不再以代工為主。雖面臨前所未有的存亡危機,但最後卻因禍得福而擴大了無限商機,刺激經營者開發更多的新商品發展自我品牌,也讓客戶更加信賴他們的開發力。本來是一場「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存亡危機,最後卻化危機為轉機。因為危機處理得當,重新定位並找到市場切入點,這就是一個活生生逆轉劣勢的成功例子。

我總是喜歡以我所熟悉的「傳統產業」當作例子,幾年前由於臺灣大部份的傳統企業面臨人工成本上揚的問題,為求生存很多產業紛紛外移,然而有些企業卻選擇留守臺灣思考無限的可能。這些憑著彈性、不死守求存活的信念,轉型回春終於勝出的企業不勝枚舉,像是大家所熟悉的金門食品廠、宜蘭蜜餞形象館、埔里造紙手創館、雲林毛巾觀光工廠,都曾經因為訂單驟減,利用現有的老舊工廠尋求生存,找到轉型的新契機。不管是靠特殊的新技術或行銷力,總之就是要想盡辦法讓傳統產業走出一片天。「轉型」是老企業逆轉劣勢的方法,藉由收門票、展示或體驗行銷的各種方法增加客戶對老品牌的忠誠度。企業不斷求變、保持彈性以不變應萬變,即使前方沒有路也要盡力找出路,這就是臺灣人不服輸、不放棄逆轉劣勢的最佳精神。

企業要邁出去找商機,個人何嘗不是如此?跨國找機會上山下海,顛覆原本被認知的市場經驗,有了勝出的機會再調整步伐,要能改變原有僵硬的思考作出正確的取捨,在逆勢才能找到立足之地。其實臺灣人有許多跨國就業機會,兩岸開放蘊藏著無限的機會,要是你仍然抱著大陸只是個全球代工廠的舊觀念,那你就錯了!想想大陸無窮的內需市場,對岸有著蓬勃發展的服務業,但卻相對面臨人才不足的窘境。臺灣成熟的人力資源,只要懂得抓住機會進入新戰場,隨市場變身提出彈性政策,依然是可以逆轉勝的。大前研一曾在其著作中提到:「臺灣占有地理位置、經濟、語言,及文化的優勢」,臺灣人熟悉大陸及日本的語言,這是跨國經濟的本錢。只要找出特有的自我優勢,立足臺灣放眼全球,這就是我在危機中看到逆轉劣勢的機會。

再舉個例子,大多數的業務工作者經常會有碰釘子的狀況,要如何扭轉情勢作好危機處理也是一項嚴苛的考驗。我想告訴您,唯有誠懇善意的雙向溝通才能巧妙解讀客戶心理最深層的聲音,減少被拒絕的機會。這樣適當掌握溝通的技巧與原則,用最大的誠意溝通,但千萬別過度承諾你作不到的事,只要正面的提供有用的訊息讓對方了解,最重要的是以同理心對待,就有可能讓自己扭轉劣勢轉敗為勝!而忍受挫折的第一步是要有面對現實的勇氣,一旦有了面對挫折的勇氣,再以大格局和宏觀的角度來改善現有的劣勢。雖然面對逆境的轉化力因人而異,但我總是透過每次的練習增加自己的挫折忍受力,並以樂觀的心情處理困境,進而提高自我的抗壓性。就像我30歲以前的人生還算平順,沒遇過什麼大風大浪,沒想到卻在一次與新客戶的交手中,因為過度相信非洲客戶,差點收不回數十萬的貨款。這個金額或許對公司來說並不算太大,但第一次面對人生重大的考驗與挫敗,當時的心理的確是恐慌的。我鍥而不捨盡力去彌補錯誤,利用各種人脈在半年內追回一半的貨款,最後力挽狂瀾將傷害降到最低。我深信只要將人生負面經驗化為正向的力量,繼續勇往直前,就能一次比一次更有智慧面對逆境,作好得當的危機處理扭轉劣勢!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人為何容易受到磁場的干擾?

如何用生命靈數來選擇您的職業

遇見七位主要的大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