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老而不廢-淺談老年就業問題
瑭瑭20090914
全球人口結構面臨大轉型,2020年很多國家將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在歐洲,年輕與老年人口的比例將近二比一;在日本,人口老化的速度急速上升,比例幾乎是一比一。在美國,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大批嬰兒誕生,戰後的嬰兒潮啟動了這顆定時炸彈,這顆定時炸彈指的不是他們的下一代,是嬰兒潮世代本身。高齡化問題是全球必然的趨勢,你可以想像,當社會主要人口增加最快的族群成為生產力最低的老年人口時,年輕與老年族群將會面臨那些對立狀況?歐美有健全的社會福利制度,銀髮族因而享有比較快樂的退休生活。反觀台灣,文化標準與西方國家大有所異,雙薪家庭的青壯年必須共同扶養兩個世代(父母與子女),社會變遷造成高齡就業的趨勢,如何「老而不廢」便成為我們的挑戰!
在歐美,高齡就業並不是問題,他們不歧視、也不鼓勵,只要有能力找到自我可以發揮的職場,甚至「再教育」都是稀鬆平常的事。以鄰國日本來說,個人或政府都極重視老化問題,想盡辦法就是要維持健康體態並延長壽命,政府鼓勵老人重回職場,某些公家機關的職缺也歡迎高齡者應徵。在日本旅遊時我發現,高速公路的收費站或超市的服務員幾乎清一色是高齡就業者。這代表日本政府早就意識到人口老化問題,鼓勵企業保留名額,將需要經驗的諮詢顧問工作保留給高齡再就業者,然而台灣產業結構的轉型帶來高失業率,高齡就業環境相對較差。華人有敬老尊賢的美德,不習慣家裡年邁父母出外工作,我們何妨換個角度來看,若能幫助高齡者達成老而不休的生活型態與自我實現價值,給予一個安全保護的工作環境與彈性的工時,對高齡上班族的身心與經濟都會有所幫助。相反地,若因老來失去伴侶或退休產生自我否定與孤獨感的問題,造成憂鬱傾向,若能再度重返職場從事兼職工作,不也是很棒的選擇?前提是身體機能與心智情況要不錯,家人給予尊重再度就業的意願,並鼓勵在能力範圍內繼續發揮長才。利用過去的工作經驗,讓老年生活更有目標、有價值,當他們感到自我存在的價值時會更快樂、更有尊嚴,一方面增加社會的生產勞動力,另一方面也減少不必要的社會問題。
長遠來說,消費券或老年年金的發放,可能造成國家未來的經濟負擔。加上企業雇用高齡者意願相對較薄弱,政府若無法積極為高齡者制定具體的再就業方案,或延長退休年限來幫助高齡者重回職場,企業就很難有雇用高齡者的正面力量。其實,由於我們的社會福利仍然無法媲美歐美國家,最好在年輕時就能事先做好適當的財務規劃,才可以減少下一代的負擔與減少不必要的社會問題,如此年老時就不一定要再度就業,有了一筆可運用的資金做低風險的投資,活絡台灣經濟,還會減輕下一代的經濟壓力。相較於原本就沒有理財規劃的中低收入老年人來說,在體力與科技能力都較不如青壯年人,我們的政府單位及民間企業更應該正視「老年化」的社會問題,好好計劃必要的配套措施,運用老年人累積的智慧與經驗,幫助社會的經濟與文化成長。政府若能修正法案,就可以增加高齡再度就業的利基,讓他們有再度被利用的價值。
老人應當自立自強,只要身體健康都要動起來,政府要提高銀髮族的就業意願,鼓勵企業以兼差方式給予再度就業機會,如此三方就能互得其利。高齡者要放下身段,克服再就業的心理障礙,不要倚老賣老。日本是世界第一的老人國,有一套完善的「高齡雇用政策」,例如:由政府向企業承攬臨時或短期的外包工作。日本厚生勞動省,前幾年就開始設立「全國銀髮工程」,召集退休銀髮族幫助年輕上班族照顧嬰幼兒;在香港也不例外,幾乎所有的公共場所、地鐵站都是高齡的清潔工,這些都不過是政府決策罷了。政府也可以參考先進國家的政策,鼓勵民間企業與相關機構增加銀髮族的工作機會,提高老年人的工作意願,重拾退休老人的社會參與感。鼓勵高齡者重回職場,不僅解決部份的社會經濟問題,也會減少老人老化、失智現象。只要導正態度並加強工作技能,鼓勵高齡就業者再受教育,再輔以政府補助企業晉用老年人力的方案,就能讓銀髮族變得更有生產力,他們將不再是弱勢團體!
最後,我想除了政府用心,銀髮族的你也可以從改變形象,增加競爭力開始你人生的第二春,讓自己的老年退休生活更有活力與朝氣,可不要未戰先敗!也要奉勸尚未步入高齡的青壯年朋友們,千萬要及早作好你的生涯規劃,記得要有更大的包容心,不要歧視高齡就業者。誰知道一、二十年後,自己會不會成為失志老人,何況我們都會老,只是早晚而已。唯有將自己的身體照顧保養好,你就能完成高齡就業的夢想,才有充實豐富的下半場兼職人生!要時時不斷地調整自我心態,不論環境如何變遷都要活到老,學到老。在這裡鼓勵大家,並期許自己不要因為年齡的相對弱勢失去再出發的信心,千萬要「老而不廢」,人生有夢最美!
全球人口結構面臨大轉型,2020年很多國家將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在歐洲,年輕與老年人口的比例將近二比一;在日本,人口老化的速度急速上升,比例幾乎是一比一。在美國,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大批嬰兒誕生,戰後的嬰兒潮啟動了這顆定時炸彈,這顆定時炸彈指的不是他們的下一代,是嬰兒潮世代本身。高齡化問題是全球必然的趨勢,你可以想像,當社會主要人口增加最快的族群成為生產力最低的老年人口時,年輕與老年族群將會面臨那些對立狀況?歐美有健全的社會福利制度,銀髮族因而享有比較快樂的退休生活。反觀台灣,文化標準與西方國家大有所異,雙薪家庭的青壯年必須共同扶養兩個世代(父母與子女),社會變遷造成高齡就業的趨勢,如何「老而不廢」便成為我們的挑戰!
在歐美,高齡就業並不是問題,他們不歧視、也不鼓勵,只要有能力找到自我可以發揮的職場,甚至「再教育」都是稀鬆平常的事。以鄰國日本來說,個人或政府都極重視老化問題,想盡辦法就是要維持健康體態並延長壽命,政府鼓勵老人重回職場,某些公家機關的職缺也歡迎高齡者應徵。在日本旅遊時我發現,高速公路的收費站或超市的服務員幾乎清一色是高齡就業者。這代表日本政府早就意識到人口老化問題,鼓勵企業保留名額,將需要經驗的諮詢顧問工作保留給高齡再就業者,然而台灣產業結構的轉型帶來高失業率,高齡就業環境相對較差。華人有敬老尊賢的美德,不習慣家裡年邁父母出外工作,我們何妨換個角度來看,若能幫助高齡者達成老而不休的生活型態與自我實現價值,給予一個安全保護的工作環境與彈性的工時,對高齡上班族的身心與經濟都會有所幫助。相反地,若因老來失去伴侶或退休產生自我否定與孤獨感的問題,造成憂鬱傾向,若能再度重返職場從事兼職工作,不也是很棒的選擇?前提是身體機能與心智情況要不錯,家人給予尊重再度就業的意願,並鼓勵在能力範圍內繼續發揮長才。利用過去的工作經驗,讓老年生活更有目標、有價值,當他們感到自我存在的價值時會更快樂、更有尊嚴,一方面增加社會的生產勞動力,另一方面也減少不必要的社會問題。
長遠來說,消費券或老年年金的發放,可能造成國家未來的經濟負擔。加上企業雇用高齡者意願相對較薄弱,政府若無法積極為高齡者制定具體的再就業方案,或延長退休年限來幫助高齡者重回職場,企業就很難有雇用高齡者的正面力量。其實,由於我們的社會福利仍然無法媲美歐美國家,最好在年輕時就能事先做好適當的財務規劃,才可以減少下一代的負擔與減少不必要的社會問題,如此年老時就不一定要再度就業,有了一筆可運用的資金做低風險的投資,活絡台灣經濟,還會減輕下一代的經濟壓力。相較於原本就沒有理財規劃的中低收入老年人來說,在體力與科技能力都較不如青壯年人,我們的政府單位及民間企業更應該正視「老年化」的社會問題,好好計劃必要的配套措施,運用老年人累積的智慧與經驗,幫助社會的經濟與文化成長。政府若能修正法案,就可以增加高齡再度就業的利基,讓他們有再度被利用的價值。
老人應當自立自強,只要身體健康都要動起來,政府要提高銀髮族的就業意願,鼓勵企業以兼差方式給予再度就業機會,如此三方就能互得其利。高齡者要放下身段,克服再就業的心理障礙,不要倚老賣老。日本是世界第一的老人國,有一套完善的「高齡雇用政策」,例如:由政府向企業承攬臨時或短期的外包工作。日本厚生勞動省,前幾年就開始設立「全國銀髮工程」,召集退休銀髮族幫助年輕上班族照顧嬰幼兒;在香港也不例外,幾乎所有的公共場所、地鐵站都是高齡的清潔工,這些都不過是政府決策罷了。政府也可以參考先進國家的政策,鼓勵民間企業與相關機構增加銀髮族的工作機會,提高老年人的工作意願,重拾退休老人的社會參與感。鼓勵高齡者重回職場,不僅解決部份的社會經濟問題,也會減少老人老化、失智現象。只要導正態度並加強工作技能,鼓勵高齡就業者再受教育,再輔以政府補助企業晉用老年人力的方案,就能讓銀髮族變得更有生產力,他們將不再是弱勢團體!
最後,我想除了政府用心,銀髮族的你也可以從改變形象,增加競爭力開始你人生的第二春,讓自己的老年退休生活更有活力與朝氣,可不要未戰先敗!也要奉勸尚未步入高齡的青壯年朋友們,千萬要及早作好你的生涯規劃,記得要有更大的包容心,不要歧視高齡就業者。誰知道一、二十年後,自己會不會成為失志老人,何況我們都會老,只是早晚而已。唯有將自己的身體照顧保養好,你就能完成高齡就業的夢想,才有充實豐富的下半場兼職人生!要時時不斷地調整自我心態,不論環境如何變遷都要活到老,學到老。在這裡鼓勵大家,並期許自己不要因為年齡的相對弱勢失去再出發的信心,千萬要「老而不廢」,人生有夢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