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4日

談台灣民間宗教活動與儀式


「民俗節慶」是中華文化中重要的一環,從古至今都和人民生活有密不可切的關係。古時農業社會的傳統節慶依農曆的節令,配合農民耕耘與收成時節而產生;民俗祭典主要與神明誕辰、成道、祭祀有關。台灣民間信仰保留原始社會傳承的原始信仰,融合佛教、道教、和神話等多神崇拜。傳統的節慶祭典具有「消災」、「祈福」、「聚會」的意義,這也呈現中國人對祖先的敬念及敬天畏神的傳統。北桃園新屋鄉深圳村(位居西濱公路上,西朝台灣海峽),這一帶為聚合性的組群分佈,是傳統的農耕型態。傳統的居室與祠堂以三合院的方式組構,中間正門的堂屋為公眾使用空間,左右兩側為各房自家空間用,其間有廊道相通。
童年記憶就在這樣的大宅院一絲一絲地勾露出來,我們家族的古厝正好在大廟(玄天宮)隔壁,通過廊道便可自由地進出。這裡很多各地信眾前來問事、香客虔誠祈求,有求必應。民國七十二年,由於宮內的衫木遭白蟻啃蝕,祖父輩們捐贈古厝擴建大廟,信眾聞之,莫不熱烈響應,於民國七十九年落成舉行慶成圓醮盛大的神豬、神羊比賽。近年來,由於歷經多次地震導致壁損,需再次進行翻修工程,現任管委會決定整修,完工後至福建省精選良木雕塑一尊四尺八的北極玄天上帝神尊(主神)和六尊四尺二的鎮殿神尊,有「關聖帝君、池府王爺、七娘媽、福德正神、暨左右護法:康、趙元帥」,並於九十七年十二月五日舉行開光、遶境、過火暨三日安座祈安大法會。
幾十年來,「玄天上帝」採乩濟世,神威顯赫,盛名遠播,香客絡繹不絕。適逢農曆三月初三玄天上帝聖誕慶典前,玄天上帝早已悄悄地降旨扶乩,挑中一位女性作為祂的代言人-女乩童(李師姐)。
透過參與和觀察的方式,從一位女乩童日常與宗教生活的種種體驗,瞭解民間宗教的各種儀式及對泛靈認知觀點,來探討民間信仰禮俗的靈感文化對社會產生的影響。有神靈在的生活世界是什麼樣的世界?且將從女乩童日常生活的點滴及各種重要宗教儀式進行了解。
關於民間宗教活動與儀式
培養正確的信仰觀和態度,參與而不迷思,信仰但卻不迷信。在這樣紛亂的社會與人心浮動的時代中,我們更需要仰賴「宗教」的力量,將「宗教」和「藝術」結合,融合傳統與現代,創造出更多元的新思維。民間宗教活動與儀式可謂地方上的民俗文化傳承,也是先人遺留下來的寶貴文化資產,讓我們一一介紹。
建醮
「醮」在古代本是祭神之意,原意為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建醮目的是祈神酬恩和施鬼祭魂,為規模盛大的祭典。「建醮」是指在特定的日子,設壇為亡魂超渡或為新廟落成、神像開光祈福法事。醮祭的種類很多,以「慶成醮」慶祝廟宇的落成居多。建醮的經費來源由善信大德自由認捐,以祈神明降福,是沿用已久的籌款方式。
茹素
醮祭的進行是由廟宇管理委員會負責統籌,通常廟宇執事人員及虔誠信眾,會吃素持齋七天。在醮祭期間,醮域須全面素食,直到醮祭最終日晚上十二點結束,齌戒禁忌才解除。
刈香
「刈香」又稱「割香」,是指地方信眾對其信奉之神明,其神明的祖廟乞求香火,又稱「隨香」。早期由於交通不便,刈香的「朝聖」活動是艱辛困難的長途行旅。刈香活動沒有固定模式,通常以「換香」與「換香旗」為代表,其中更以「武當山」進香朝拜最為盛行。
焚燒紙錢
傳統信仰的觀念認為神明的世界和凡人社會一樣用貨幣金錢消費。所以善男信女焚燒金紙以示誠心,希望神明能多加庇佑,消災解難。台灣民間常用的金紙種類繁多,金紙的使用須配合神明的地位階級,有一定的規定。
求龜
所有儀式中,最特別的祭典算是「還龜求龜」。前一年受到神明庇佑的人在聖誕這天會依照個人祈願的大小提供不同數量的米龜還願,稱為「還龜」;祈求願望與平安的民眾,會將把米龜求回家中及分送給親朋好友,稱為「求龜」。「龜」通常是用米糕或各種不同的糕餅做成的,會依地方而略有差異。(參照附圖1-1)
過火儀式
信眾會先於法會前晚備妥牲醴「拜天公」,再依照當年宇宙天地運轉的年科,挑定時程舉行別開生面的過火儀式。此時,乩童會起駕引領信眾踩過火堆,但大家卻絲亳無傷,這也顯示降福避邪的神力。有些乩童甚至會「坐釘床、坐釘椅」彰顯其神明之靈現。(參照附圖1-3)
陣頭
雖說廟會活動是傳統的文化,「陣頭」就是一種傳承,全仰賴我們如何看待這樣屬於台灣特有的「在地精神」。近年來,已有陣頭出國表演的實例,媽祖也可以迎到美國紐約,虔誠的心是不分國界的。陣頭廟會活動具濃厚的文化交流意義,是宗教活動中重要的一部分。
乩童
據「維基百科」所述: 乩童是道教儀式中「靈界與陰界」跟「人」之間的媒介。靈乩是以神靈附身的方式救濟眾生,稱作「辦事」或「濟世」。乩童降神的時候,乩童本身失去自主意識,「退駕」後,也全然不知自己說了什麼?做了什麼?(參照附圖1-4) 雖稱乩「童」,但也有年紀很大的乩童。神明附身稱為「起乩」,而整個過程稱為「扶乩」。(參照附圖1-2)乩童可以分為「文乩」與「武乩」。乩童有特定的神靈對象,並非所有的神靈都有乩童。如:玉皇大帝、三清道祖...,一般是沒有乩童代言的。乩童主要的神靈代言對象有玄天上帝、中壇元帥(哪吒三太子)、濟公...等等。
關於女乩童的傳奇故事
本文所描述的故事,是就一位女性乩童生活氛圍來說明社會某一階層民間信仰的情況。從「玄天宮」的女乩童—李師姐的靈界經驗中,不難發現她與「玄天宮」的淵源其實是很深的。從其歷經的生活重心轉變過程,也不難得知民間宗教的特性對社會的影響是神聖、深遠的。
通常成為乩童有兩種方式:一是先天的,神明挑選後,再由神明本身和老乩童傳承,施予個人各種症狀,迫使其擔任乩童;二是有靈異體質者,藉助法師練咒語並加以訓練,因現場氛圍影響「起駕」。乩童的身體被神明「借用」做為傳達天意,與凡人溝通的工具。
十年前,李師姊未滿三十歲,冥冥中受到召喚而成為乩童,但她也隨著冥冥中的不知與抗拒而退乩。長達十年的摸索與抗拒過程,無數次不同的神明附在她身上的經驗,這是要幫她「訓體」。一開始突如其來和觀世音菩薩靈動的神秘經驗,或與現今的玄天上帝都是透過靈的運轉與神靈溝通。她以靜坐、靈動、訓體、練書法,或自發性靈療方式,全然置身於神聖的氛圍裡。去年她自覺因緣已經具足,自然地開始接受神佛調教。除吃素外,透過靈象徵的運轉,歷練不同的「魔考」,獲得天廷受旨接獲各種辦事法門,為玄天上帝進行救世的工作。
在李師姐成為乩童之前,身心所受的痛苦及伴隨的宗教神秘經驗,曾多次有自我認同的疑問?當她轉成為個體象徵並感受到靈界,便開始相信自己成為乩童的過程及種種現象幾乎與民間信仰相符。之後,李師姐透過長輩及法師的引導,重新認識自己,最後終於找到自我努力的方向。透過夢境、借口、領旨等神秘經驗,隨著靈修過程,她啟開宗教人之神聖工作。
關於玄天上帝
傳說玄天上帝是專門鎮伏妖怪的神。他有兩個元帥─康(紅面)、趙(烏面)元帥,率領五方神將為地方驅逐邪魔疫鬼。玄天上帝的模樣很特別與威凜:右手持有一把七星劍,右腳踏著一條蛇,左腳踩著一隻龜。玄天上帝為佛道雙修,有許多聖號,諸如:北極真武玄天上帝、真武大帝、北極大帝,俗稱上帝公、帝爺公、上帝爺公,因此為民間最為普遍的信仰。(參照附圖1-1)
結語
「民間信仰」乃是傳統社會宗教禮儀的傳承與延續,雖受到後代的洗禮與改造,但主要的信仰內涵仍離不開民眾禮俗生活的靈感文化。後代應該保留並創新這樣的文化,注入理性的人文關懷,與肯定生命主體的存在價值,這樣才能為民間信仰注入新的文化活力。
民國95年10月22日在新竹市龍台宮舉行的道教祈福法會-北極玄天上帝飛昇得道4703年的聯合慶典活動,來自全國各地136座廟宇中華道教玄天上帝弘道協會會員,近五千人齊聚ㄧ堂,盛況空前。四年一次的道教祈福盛典,也將於明年龍重豋場。由此可知,玄天上帝是道教的精髓,道教仍是民間重要的信仰,我們更應宏揚這樣實實在在的在地文化。(以下可連結「北極玄天上帝飛昇得道4703年聯合慶典」新聞)

「決定未來的十種人」讀後感

《決定未來的10種人》作者湯姆.凱利(Tom Kelley)是「IDEO」設計顧問公司的總經理。他與哥哥大衛.凱利(David Kelley)共同經營的事業,主要是在發展及創新產品,在全球已有無數頂尖的成功創新案例。在今日競爭激烈的全球環境中,多數人對「創新文化」寄予相當大的期待,因為它是企業致勝的關鍵。
本書是用人性臉譜來探討創新的一本書。因為所有偉大的行動,最終都必須由人來執行。當我們開始建立一個團隊時,並沒有一定的公式來運用這些角色。湯姆.凱利強調,書中提及的每一種角色,不必全由一個人包辦,每個人都可能扮演多種角色。更無須做一對一的角色對照,也不用等所有角色都就位才可組成一個團隊。當然,每支團隊也不可能具備所有的角色。湯姆.凱利將這10種具備創新精神的人格特質,分為三大類:學習類、組織類、和建造類角色。決定未來的10種人,並非最有能力的人。因為每一種角色,都有其工具、技能和觀點。本書討論的是在創業前線上,實際執行的英雄及不斷創新的「個人」和「團隊」。《經濟學人》:「創新是現代經濟最重要的單一因素。」本書作者是首屈一指的創意家,他致力宣揚創意工作,由他所勾勒出的未來10種人的團隊,可以改變產業的規畫藍圖,將創意做最極致的發揮。在這裡我將書中介紹的未來十種人特色與功能簡單作些整理,決定未來的10種人分別是:
1. 觀察人類行為的「人類學家」。不論所有的創新或進步,都是從人類行為延伸出去的。這些創新的概念,都是從觀察,找出問題,然後解決問題開始。尤其是觀察青年和小朋友,他們讓你了解未來是什麼?
2. 不斷把新構想做成原型的「實驗家」。愛迪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那種不氣餒的精神是非常值得學習的。工作熱忱,好奇心,開放的心胸接納新事物,透過草圖模型和腦力激盪的方式將構想具體化。
3. 探索其他產業和文化的「異花授粉者」。大部分對「創新」的元素並不會只出現在原來本身的產業上,必須向外尋求與其他產業做結合,才能碰撞出美麗的火花。內部與外部的異花授粉,就可打破彼此之間的藩籬。
4. 克服障礙的「跨欄運動員」。簡言之就是要有克服障礙的智慧與勇氣。一套你認為不錯的策略,若是同儕們不認同你時,就要運用其他迂迴的方式完成它;就是說超越逆境,掌握機會。
5. 把各式各樣團體匯集起來的「共同合作人」。其實這個觀念在管理學上已運用很多,團結的力量須用無比的耐心及有效的方法完成。。
6. 激發才氣與創造力的「導演」。這不過是一種觀念,我認為他形容地很貼切,也很傳神!「導演的工作,有百分之九十在選角」。似乎只要將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其實就會有很好的發揮。就像在企業中,導演一直都將舞台留給別人;他是激發創新元素的人;喜歡尋求新計畫;樂於接受困難的挑戰;具有遠大的目標並使用大型工具箱,讓每位員工都能適得其所,適當地發揮潛力。
7. 設計出消費體驗的「體驗建築師」。將「體驗的過程」具體化運用在企業或生活當中就是門藝術,也許也是學習創新的開始。因為作者說「不論平凡出現在何處,體驗建築師都會避開」,因為他們相信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改變。
8. 打造舞台,把實體環境轉化成影響成員行為和態度的「舞台設計師」。利用「空間」運用的變化,激盪出空間裡的人可以有些創新的思維。
9. 不只服務客戶還會照顧客戶的「看護人」。就是「把客戶當成病人般的照顧,要有無微不至的細心與耐心」。
10. 透過生動故事和大家溝通的「說故事的人」。這是一個凡事都講究包裝的新行銷年代,這裡所提到說故事的人,其實就是企業形象的包裝者(或代言人)。
作者從事「創新」的行業,總是用有系統的方式處理問題:分析→找出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本書編排的方式也非常有邏輯,讓讀者深感閱讀本書盡是一種享受。坦白說,這對一位商學院畢業,並有多年行銷經驗的我而言,無非是打入一支強心針。我認為目前很多產業在創新產品規劃時,大多是以綠色生機的思維出發-少一點資源的利用,多一點創意的投入。思考的脈絡也都是以「樂活族」角度做切入。不管是有機、再循環、或可利用的物質,不單單只由技術人員不斷地實驗完成,還要加上行銷人員回饋顧客的最終需求,讓技術人員有充分的研發創作空間,同時透過各種不同角色彼此相互合作才可達到創新的使命。兩者之間看似合作,其實是各做各的,然後再由團隊中其他不同角色的人合力完成。因此,團隊中的每個人都要培養並學習創新的思維與習性。
決定未來的十種人」是一本強調創新能力的概念書。我認為它非常適合有創業基因,特別是處於待業中的人閱讀,它可立即引導並啟發出非凡的創意。我從書中介紹的十種角色中,清楚明白自己在各項工作中的定位,也感受到唯有「不斷創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才是永恆的優勢。因此,只要是這十種人中的一種,都將對企業有所幫助。這本書也有許多很好用的觀念值得我們省思,對我個人而言,我期許自己要處於決定未來的10種人行列中。我認為我們大可不必侷限於原來的角色,不妨嘗試用新的角色來體驗未來的世界,這樣不僅能開發出新的思維,也能達到個人成長與專業成長的雙向目標。